(通讯员 王箫侣)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并检阅受阅部队。新葡的京集团35222vip以中心和班级为单位,采取集中和分散收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全院师生收听收看大会直播,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凝聚材料力量。

学院各中心、各单位分别组织收看九三阅兵。


各课题组、学生支部、班级分头组织收看直播。



出差在外的教师与海外学子也在第一时间收看了直播。
九三阅兵在学院师生中引发热烈反响。
学院党委书记李冲:威武之师、大国重器,93阅兵不仅展示了强军成就,更彰显了和平力量。教育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作为一名高校工作者,我们要坚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自觉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职责使命,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力量。当前,材料相关产业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地位,尚有许多“卡脖子”技术难题需要突破。下一步,我们要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在行业发展趋势中找准方位,坚持守正创新、凝心聚力,不断推进学院建设发展迈上新台阶。
学院党委委员、材料成形与模具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级领军人才李宁:阅兵场上,新型装备成体系亮相令我心潮澎湃、倍感震撼,更为祖国日益强大的国防力量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自豪。每一款新型装备的服役,都是科研工作者智慧与汗水的结晶。身为高端装备先进材料研究者,深感每一次突破都源于原子尺度的倔强。我们当把晶格炼成铠甲,把论文写进弹翼,愿下一道惊雷,从坩埚迸发,照亮民族苍穹。
学院党委委员、国家级青年人才李箐:“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我们纪念这场战争,不是为了仇恨,而是着眼于未来。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这段历史时时提醒我们,落后就要挨打。生活在和平环境中的我们要更加珍爱和平,弘扬抗战精神,努力学习、开拓创新,以更努力更诚实的劳动奉献社会,把满腔的爱国热情化作工作的动力。
院长助理、国家级青年人才计效园:强国必先强军,强军必须科技自强。今日集中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仪式,深受震撼和启迪,更加坚定了我科技报国的信念:必须坚持自主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瓶颈,为“能打胜仗”提供坚实的科技保障。我将以抗战老兵和老一辈军工专家为榜样,学习他们“外国人能搞的,难道中国人不能搞”的不服输精神,立足本职岗位,致力于高端装备先进成形关键工业软件与装备的研发与应用,为提升我国该领域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精密成形技术中心教师党支部书记吕书林:党旗领航科技报国,精密成形技术铸就国防现代化基石。我们通过深入研究精密锻造成形、精密铸造成形等先进技术,为行业发展和社会需求提供技术支撑。我们将继续深耕精密成形技术领域,坚持科技自强自立,培养更多优秀专业人才,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加快建设先进国防科技工业体系”的重要指示而不懈奋斗。
高端装备先进材料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级青年人才潘杰:新型受阅装备的震撼亮相,彰显我国国防科技实力的飞速提升,这是几代科研人攻坚克难、自主创新的成果,印证了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重要性。我们要传承抗战精神,发扬攻坚克难、团队协作、精益求精的科研作风,将个人理想融入强国伟业,以严谨态度和创新思维投身科研,让研究成果经得起实践检验,为筑牢国家安全基石贡献智慧,肩负起科技强国的时代重任,将论文写在装备列阵的荣光里,写在制胜未来的密钥中。
快速制造中心教师党支部组织委员、国家级青年人才蔡超:作为一名青年教育工作者,我感慨万千,既为祖国今日之强盛倍感自豪,也更感肩上责任之重大。每一件装备都是国家工业体系和科技创新能力的集中体现。这些“国之重器”的每一次飞跃,都凝聚着无数国防科技工作者“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坚守与智慧。它们背后,是材料科学的突破、是精密制造的极致、是信息智能的飞跃。这深刻印证了一个道理:关键核心技术必须靠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我们将继续深耕于先进材料智能成形领域,潜心科研,立德树人,为巩固国家安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全部智慧和力量!
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研究中心教师党支部书记魏璐:天安门广场上钢铁洪流奔腾向前,我的目光聚焦在那看不见的半导体晶圆上—这些微小芯片才是现代国防真正的力量源泉。可以说,半导体芯片是“大国重器”的“心脏”,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关系到装备的战斗力和智能化水平。作为半导体研究者,我们要以此次阅兵为契机,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意识,努力攻克半导体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培养更多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的半导体人才。同时,还要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于半导体科研事业,为我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未来,我们将继续从“芯”出发,以科技报国之志,铸就捍卫和平之盾。
连接与电子封装中心教师党支部宣传委员、中心副主任陈颖: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与科研工作者,我心中涌动的不仅是自豪,更是对职业使命的再确认。和平从不免费,复兴尚需长征,而教师恰是这条长征路上的“隐形梯队”。回顾历史,教育始终与民族存亡同频:从西南联大茅草棚里培育“两弹一星”火种,到抗战胜利后“扫盲—普九—高教大众化”三级跳,教师群体以知识守护了国家命脉。今天的和平年代虽无硝烟,但芯片、种子、工业软件等关键领域“卡脖子”难题,同样需要高校教师以课堂为战壕、以实验室为阵地,完成新的“科技抗战”。今天的我们不再需要以血肉之躯堵枪眼,却需要以知识、思想与技术为民族复兴铺设“看不见的跑道”。高校教师唯有把个人学术生命与国家战略需求、人类文明进步紧密相连,方能不负时代、不负人民、不负那场 80 年前以巨大牺牲换来的胜利。
材料加工专业研究生第二党支部书记洪康:今日我们集中观看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盛典,心潮澎湃,深受教育。三军将士铿锵有力的步伐、现代化装备的磅礴气势,生动展现了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此次阅兵既是对抗战先烈崇高敬意的表达,更是对和平发展的庄严宣誓。作为华科大研究生的一员,我深刻认识到:必须牢记国之大者,将爱国主义情怀融入科研学习的实际行动中,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伟业,以科技报国践行初心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新葡的京集团35222vip2022级本科生党支部王铭婕:作为一名中共党员,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观看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仪式。当整齐的方阵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走过天安门广场,当先进的武器装备依次亮相,我心潮澎湃,倍感自豪,更感责任重大。我们生活在一个伟大的时代,一个国家日益强大、民族走向复兴的时代。我们要传承和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以先烈们为榜样,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为将我国建设成为材料强国而不懈奋斗!
编辑:王箫侣
审核、校对:陈明、孙伟